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吴晓求:从改革、创新和技术突破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2-05-04

5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9 春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闭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会议并在会中作了“从改革、创新和技术突破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讲。其发言表示,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首先从金融支付清算、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这三项基础性功能出发,理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技术突破均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影响。

以下为发言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在这样的大国经济中,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与人均GDP两千美元时所不同的金融需求,这种内在的需求源于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供给缺陷和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适应这种规律,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就会下降,金融的效率也会大幅降低。

这个命题同时也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本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一个既能持续稳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又能提高金融效率的金融体系。

在这个命题下,未来,对于存量部分要有效疏导,对于增量部分要推动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结构性改革中,首先要加深对金融的基本功能的理解。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或按照金融功能理论,概括地讲,金融至少有三大最基础性的功能,且这三大基础性功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各自的权重和边际移动方向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支付清算功能。现代社会离开了金融,就没有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经济效率是比较低的。第二,资源配置功能或者融资功能。跨期的资源配置非常重要。第三,风险管理功能。风险配置主要是流动性安排,通过交易以及金融产品设计,实现实体经济,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跨期配置,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换代。此外,金融的财富管理功能也很重要,信息提供、激励机制也是金融重要的功能。

我们不少人把金融理解为资源配置,或者直接理解为融资。金融业的早期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金融的前三个基础功能的占比、顺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思考问题时应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指的就是尊重这些功能边际变化的规律。在相对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通过中介提供融资是最主要的途径。但现在无论是支付清算还是融资服务,均存在脱媒的趋势。

金融脱媒在实践中就是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金融脱媒的重要载体,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体形式。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简单明了就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比如设立科创板对应的是风险配置问题,因为资本市场不仅仅要解决成熟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更要解决新兴企业的融资问题,帮助它们通过资本市场分散企业未来成长中所产生的风险。所以,科创板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的供给效率。

金融市场产品要有多样性。近年来,金融监管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源于监管部门惧怕市场的复杂性和工具的多样性,认为多样性的金融工具会带来新的风险,忽略了这些工具所带来的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这些工具可能带来了过去所没有的风险,但它们同时也化解了过去存在的更大的风险。

所以产品的多样性显得特别重要,需要坚定地进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不仅仅是基于市场进行创新,也要基于市场以外的部分,这就是所谓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涵。

第二是创新。没有金融创新,也就没有所谓的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创新包括机制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第三是技术突破。金融离开了技术,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而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又推动了金融进一步脱媒,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时空约束,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有效率,这在第三方支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技术进步对金融有很强的渗透力,金融应当欢迎新技术的到来并且积极推进与新技术地结合,创造出新的金融服务形式,这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所以,我认为改革、创新、技术突破,这三点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有些人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比较静态的,似乎仅仅理解为一种简单的、传统的服务形式或产品结构的变化。而事实上,它强调的是市场化基础上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的改革。

编辑  刘文婕

观点整理  毛雅婷

审校  田雯

责编  胡晓涛、金天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9 春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顺利举行

重磅 | IMI学术委员纪志宏将出任建设银行副行长

邀您参会 |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做客IMI主讲“国际金融体系与我国的角色”(5月18日)

论文 | 财政部王毅等: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刘青松:当前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处理好三大属性之间的关系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